祁連山系。又名老爺嶺。西晉和北魏時曾名南山,唐代稱為大雪山,遼、北宋時又叫雪山。在甘肅省西北部,為永昌縣與青海省門源回族自治縣界嶺。西起金瑤嶺,東至金強河上游,為石羊河水系與大通河水系分水嶺,走廊南山東延部分。...[繼續(xù)閱讀]
海量資源,盡在掌握
祁連山系。又名老爺嶺。西晉和北魏時曾名南山,唐代稱為大雪山,遼、北宋時又叫雪山。在甘肅省西北部,為永昌縣與青海省門源回族自治縣界嶺。西起金瑤嶺,東至金強河上游,為石羊河水系與大通河水系分水嶺,走廊南山東延部分。...[繼續(xù)閱讀]
西漢始名焉支山,北朝魏、隋代及清代名燕支山,唐、元、明時期復(fù)稱焉支山,遼、北宋時期名胭脂山。又名刪丹山、青松山、西嶺。因產(chǎn)大黃,俗名大黃山。在山丹縣東南部,永昌縣西部。是河西走廊中部平原上的基巖山地,馬營河與石...[繼續(xù)閱讀]
見“大黃山”。...[繼續(xù)閱讀]
見“大黃山”。...[繼續(xù)閱讀]
在河西走廊中段北緣,為阿拉善高平原與河西走廊界山。西起臨澤縣,東至金川區(qū)。長195 公里,寬30~35 公里,為西北—東南向斷塊山。有山峰形似龍頭,故名。屬走廊北山隆起帶,由震旦系變質(zhì)巖及下古生界花崗巖組成,北部有白堊系分布...[繼續(xù)閱讀]
在山丹縣和永昌縣交界處。西起峽口,東至月牙湖北,北界花草灘,南鄰長城。東西長35 公里,南北寬8 公里。以居繡花廟北得名。屬走廊中加里東褶皺隆起帶,由寒武系變砂巖、板巖、碧玉巖、灰?guī)r及下古生界石英閃長巖組成。一般海拔...[繼續(xù)閱讀]
在金昌市西部。西起花草灘,東至河西堡,南北介以構(gòu)造谷地。東西長35 公里,南北寬10 公里,為西北—東南走向斷層山。因山有栒條得名。屬河西走廊中加里東褶皺隆起帶,由前寒武系變砂巖、板巖及下古生界各類花崗巖組成。一般海拔...[繼續(xù)閱讀]
明清時又名孩母洞山。在金川區(qū)西部,為龍首山東延部分。西起曹大坂、東至龍景山。東西長30 公里,南北寬18 公里。因山上有孩母寺遺址得名。為受北西西向斷層控制的斷塊山。由前震旦系和震旦系變質(zhì)巖系及下古生界各種花崗巖組...[繼續(xù)閱讀]
今名尖山。三峰并峙,形似筆架。在永昌縣城東南四十里。...[繼續(xù)閱讀]
在今永昌縣南壩鄉(xiāng)南部??h城東南五十里。豐林茂木,時有云氣籠罩其上,因以為名。明代在山上建有云莊寺。永昌八景之一“云莊鋪翠”即指此。...[繼續(xù)閱讀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