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首頁 > 詩詞 > 【張煌言】 詩詞 > 正文

奇零草序
明 - 張煌言

余自舞象,輒好為詩歌。先大夫慮廢經(jīng)史,屢以為戒,遂輟筆不談,然猶時時竊為之。及登第后,與四方賢豪交益廣,往來贈答,歲久盈篋。會國難頻仍,余倡大義于江東,敹甲敽干,凡從前雕蟲之技,散亡幾盡矣。于是出籌軍旅,入典制誥,尚得于余閑吟詠性情。及胡馬渡江,而長篇短什,與疏草代言,一切皆付之兵燹中,是誠筆墨之不幸也。
余于丙戌始浮海,經(jīng)今十有七年矣。其間憂國思家,悲窮憫亂,無時無事不足以響動心脾。或提師北伐,慷慨長歌,或避虜南征,寂寥短唱。即當風雨飄搖,波濤震蕩,愈能令孤臣戀主,游子懷親,豈曰亡國之音,庶幾哀世之意。
展開全文
乃丁亥春,舟覆于江,而丙戌所作亡矣。戊子秋,節(jié)移于山,而丁亥所作亡矣。庚寅夏,率旅復入于海,而戊子、己丑所作又亡矣。然殘編斷簡,什存三四。迨辛卯昌國陷,而笥中草竟靡有孑遺。何筆墨之不幸,一至于此哉!
嗣是綴輯新舊篇章,稍稍成帙。丙申,昌國再陷,而亡什之三。戊戌,覆舟于羊山,而亡什之七。己亥,長江之役,同仇兵熸,予以間行得歸,凡留供覆瓿者,盡同石頭書郵,始知文字亦有陽九之厄也。
年來嘆天步之未夷,慮河清之難俟,思借聲詩以代年譜。遂索友朋所錄,賓從所抄,次第之。而余性頗強記,又憶其可憶者,載諸楮端,共得若干首。不過如全鼎一臠耳。獨從前樂府歌行,不可復考,故所訂幾若廣陵散。
嗟乎!國破家亡,余謬膺節(jié)鉞,既不能討賊復仇,豈欲以有韻之詞,求知于后世哉!但少陵當天寶之亂,流離蜀道,不廢風騷,后世至今,名為詩史。陶靖節(jié)躬丁晉亂,解組歸來,著書必題義煕。宋室既亡,鄭所南尚以鐵匣投史眢井,至三百年而后出。夫亦其志可哀,其情誠可念也已。然則何以名《奇零草》?是帙零落凋亡,已非全豹,譬猶兵家握奇之余,亦云余行間之作也。時在永歷十六年,歲在壬寅端陽后五日,張煌言自識。
收起
[ 釋文或賞析] >>
更多詩詞內(nèi)容,請進入學習中心 >>
開通會員,享受整站包年服務立即開通 >

張煌言

張煌言,字玄著,號蒼水,鄞縣(今浙江寧波)人,漢族,南明儒將、詩人,著名抗清英雄,為人剛正不阿,能文能武,立志報國濟民。崇禎時舉人,官至南明兵部尚書。南明弘光元年(1645年),南京失守,與錢肅樂等起兵抗清。后奉魯王,聯(lián)絡十三家農(nóng)民軍,并與鄭成功配合,親率部隊連下安徽二十余城,堅持抗清斗爭近二十年。清康熙三年(1664年),隨著永歷帝、監(jiān)國魯王、鄭成功等人相繼死去,張煌言見大勢已去,于南田的懸?guī)S島解散義軍,隱居不出。是年被俘,后遭殺害,就義前,賦《絕命詩》一首。清國史館為其立傳,《明史》有傳。乾隆四十一年(1776年)追謚忠烈,入祀忠義祠,收入《欽定勝朝殉節(jié)諸臣錄》。其詩文多是在戰(zhàn)斗生涯里寫成,質(zhì)樸悲壯,充分表現(xiàn)出作家憂國憂民的愛國熱情。《滃州行》、《閩南行》、《島居八首》、《冬懷八首》等詩抒情言志,表現(xiàn)艱苦卓絕的戰(zhàn)斗生活。尤其是《甲辰八月辭故里》二首及《放歌》、《絕命詩》,寫于就義之前,飽含血淚,是傳世之作。亦能文,較著名的有《北征錄》、《上延平王書》、《奇零草序》等。今有《張蒼水集》行世,與岳飛、于謙并稱“西湖三杰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