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末清初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期邏輯思想、理論的統(tǒng)稱。其特點是,西方邏輯的傳入;中國墨家邏輯的“復興”;中外邏輯體系的對比研究。明末,西方演繹邏輯隨著利瑪竇、傅汎際等天主教徒的來華而輸入。徐光啟譯《幾何原本》...[繼續(xù)閱讀]
海量資源,盡在掌握
明末清初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期邏輯思想、理論的統(tǒng)稱。其特點是,西方邏輯的傳入;中國墨家邏輯的“復興”;中外邏輯體系的對比研究。明末,西方演繹邏輯隨著利瑪竇、傅汎際等天主教徒的來華而輸入。徐光啟譯《幾何原本》...[繼續(xù)閱讀]
中國邏輯思想史范疇。指概念、名詞。與“實”相對。春秋時期,名家鄧析就賦予“名”一詞以邏輯的含義,主張“循名責實”、“按實定名”(《鄧析子·無厚》);認為“名不可以外務(wù)”(同上),反映實際對象時必須保持其規(guī)定性,不能任...[繼續(xù)閱讀]
中國邏輯思想史范疇。指事物、實體或?qū)嵲?。與“名”相對。春秋時期的鄧析就已將“實”與“名”作為一對范疇加以分析,主張“按實定名”、“循名責實”(《鄧析子·無厚》)。墨子也主張“取實予名”。后期墨家對“實”作了定...[繼續(xù)閱讀]
中國邏輯思想史范疇。有爭辯、推論兩義。春秋時期,鄧析“操兩可之說”,教民興辯,開創(chuàng)了先秦延續(xù)二百多年的名辯局面;并將“辯”分為大辯、小辯兩種:“所謂大辯者,別天地之行,具天下之物,選善退惡,時措其宜”、“小辯則不然...[繼續(xù)閱讀]
中國邏輯思想史范疇。關(guān)于定名、立辭、推理的基本概念。早在商周時期,即有作為祭名出現(xiàn)的“類”,如“肆類上帝,禋于六宗”(《尚書·堯典》)。以后漸次改變含義,如《周書》:“言行不類,始終相?!?具有“善”的意思。至春秋之...[繼續(xù)閱讀]
中國邏輯思想史范疇。指命題(判斷)、語句。最早出現(xiàn)于《周易》:“辯吉兇者存乎辭”,“系辭焉以斷其吉兇?!?《系辭上》)認為“辭”是對現(xiàn)象的判斷??鬃诱J為:“辭達而已矣?!?《論語·季氏》)“辭”是思想的表達。后期墨家...[繼續(xù)閱讀]
中國邏輯思想史范疇。指事物的原因、條件,或推理論證的根據(jù)。墨子最先提出這一概念,強調(diào)“辯其故”(《墨子·兼愛中》),“依類明故”(《尚賢中》),“無故從有故”(《非儒下》)。后期墨家對“故”定義為:“故,所得而后成也?!?..[繼續(xù)閱讀]
亦稱“辟”,中國邏輯思想史中的一種推論形式。相當于類比推理。春秋末期,孔子首先提出了“能近取譬”的思維方法:“夫仁者,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達而達人?!?《論語·雍也》)強調(diào)由已知的個別情況推測未知的個別情況。在教育...[繼續(xù)閱讀]
(1)指《彖傳》。《易·乾彖》唐孔穎達疏:“夫子所作彖辭,統(tǒng)論一卦之義?;蛘f其卦之德,或說其卦之義,或說其卦之名?!?2)指《易經(jīng)》的卦辭?!兑住は缔o上》:“彖,言乎象者也?!卞?斷也。卦辭依卦象以論斷吉兇。唐孔穎達疏:“...[繼續(xù)閱讀]
《周易》符號系統(tǒng)的初始符號。分為“⚊”和“⚋”兩種符號,其中“⚊”代表陽性的事物,稱作“陽爻”,爻題中用“九”表示;“(⚋)”代表陰性的事物,稱作“陰爻”,爻題中用“六”表示。每三爻合成一卦,稱“經(jīng)卦”...[繼續(xù)閱讀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