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于東經114.5°,北緯38.1°,在河北省中西部。正定,原名真定。西漢高帝十年(公元前197年),代相陳豨反,豨將趙利守東垣。十一年,高帝親自率師攻下東垣,于是改東垣為真定,寓戡定之意。清雍正元年(1723年)因避世宗(胤禛)名諱,始改真定為...[繼續(xù)閱讀]
海量資源,盡在掌握
位于東經114.5°,北緯38.1°,在河北省中西部。正定,原名真定。西漢高帝十年(公元前197年),代相陳豨反,豨將趙利守東垣。十一年,高帝親自率師攻下東垣,于是改東垣為真定,寓戡定之意。清雍正元年(1723年)因避世宗(胤禛)名諱,始改真定為...[繼續(xù)閱讀]
位于東經114.1°,北緯38.2°,在河北省西部,鄰山西省。平山縣原名房山縣(以境內房山為名)。唐天寶十五年(742年)始改今名。據(jù)《舊唐書·本紀》:“天寶十五載三月,改常山郡為平山郡,房山縣為平山縣,鹿泉縣為獲鹿縣,鹿城縣為束鹿縣。...[繼續(xù)閱讀]
位于東經114.6°,北緯37.6°,在河北省西南部。春秋時為晉國地,有鄗邑。西漢置房子縣,后改鄗縣。東漢建武元年(25年)光武從薊還至鄗,設壇場于鄗南千秋亭五成陌,即帝位。于是改鄗為高邑。...[繼續(xù)閱讀]
位于東經115.2°,北緯38.1°,在河北省中西部。西漢置深澤縣。據(jù)《太平寰宇記》載:“以界內水澤深廣名之?!币虼说氐貏莸桶?每到雨季,三水橫溢,久蓄不涸,幾成水國,故名深澤。...[繼續(xù)閱讀]
位于東經114.5°,北緯37.7°,在河北省西南部。戰(zhàn)國初屬中山國,趙滅中山后,為趙公子元的封邑,故稱元氏縣。西漢以元氏邑置元氏縣。后改。1962年復置。...[繼續(xù)閱讀]
位于東經114.5°,北緯38.4°,在河北省中西部。行唐縣名.以方位得之。堯到平陽即帝位,南行,經歷此地。因唐縣在北,此邑故稱行唐。漢置南行唐縣,北魏去“南”字稱行唐縣。后稱滋陽、章武、永昌,宋又復置。...[繼續(xù)閱讀]
位于東經114.7°,北緯37.7°,在河北省中南部。趙縣,戰(zhàn)國時屬趙國。北魏置趙郡,隋改趙郡為趙州。1913年改趙州為趙縣,郡、州、縣均因趙國得名。...[繼續(xù)閱讀]
位于東經114.3°,北緯38.3°,在河北省西部偏南。戰(zhàn)國有靈壽邑,西漢置靈壽縣,據(jù)《史記·趙世家》索隱引《世本》稱:“中山武公居顧,桓公徙靈壽。”今縣以古靈壽為名。1958年并入正定縣,1961年復置靈壽縣。...[繼續(xù)閱讀]
位于東經114.3°,北緯37.6°,在河北省西南部,與山西省接壤??h因贊皇山得名。山在今縣城西南。山名原為巑,相傳是周穆王伐大戎戰(zhàn)勝于此,即封此山為贊皇山,為房子國地。隋置贊皇縣。...[繼續(xù)閱讀]
位于東經114.9°,北緯38.1°,在河北省中部。無極縣名,原為毋極。據(jù)考夏商時有極國。甲骨文作方。據(jù)丁山《商周史料考證》說:“方之,非羌非狗,本是茍字,音則讀若殛或極?!睙o極縣因極方而得名。據(jù)《讀史方輿紀要...[繼續(xù)閱讀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