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二世三年(公元前207年)冬十一月,宋義擁兵自重,不遵懷王擊秦救趙之命,留駐安陽(在今河南安陽東南)46日坐觀成敗;而且在軍中置酒高會,卻不顧將士凍餒之苦。于是,項羽殺了宋義,稟報懷王。懷王便任項羽為上將軍,速即率領楚軍擊潰...[繼續(xù)閱讀]
海量資源,盡在掌握
秦二世三年(公元前207年)冬十一月,宋義擁兵自重,不遵懷王擊秦救趙之命,留駐安陽(在今河南安陽東南)46日坐觀成敗;而且在軍中置酒高會,卻不顧將士凍餒之苦。于是,項羽殺了宋義,稟報懷王。懷王便任項羽為上將軍,速即率領楚軍擊潰...[繼續(xù)閱讀]
秦二世三年(公元前207年),項羽指揮楚軍將士取得了巨鹿之戰(zhàn)的巨大勝利。秦將章邯收聚余部退守在巨鹿城南面的邊邑,項羽屯兵于漳河南岸,暫作休整。章邯連連失利,便派長史欣前往咸陽報告軍情。趙高猜疑,讓他留待軍門外三日,不肯...[繼續(xù)閱讀]
秦二世三年(公元前207年),劉邦、項羽率領義軍分兩路西進,以期攻占秦都咸陽(在今陜西咸陽東北20里),推翻秦王朝。劉邦趁項羽同秦軍主力于巨鹿(在今河北平鄉(xiāng)西南)決戰(zhàn)之機,乘虛經(jīng)過武關(在今陜西丹鳳西南),順利進入關中秦地,于漢...[繼續(xù)閱讀]
漢三年(公元前204年),漢王劉邦領兵退守滎陽(在今河南鄭州西部),命將士修筑甬道直達黃河岸邊,由水上轉運敖山上的敖倉(在今河南鄭州西北邙山上)的儲糧,以供給軍餉。楚霸王項羽帶領大軍追至滎陽城下,將滎陽城重重包圍,又屢次下...[繼續(xù)閱讀]
漢三年(公元前204年),項羽用兵圍困劉邦人馬于滎陽城中,斷其糧道,使?jié)h軍兵疲糧盡,情勢危急。劉邦同陳平、紀信等商議,制定了突圍的計策。劉邦召集滎陽城中婦女2000人,穿上士兵的戰(zhàn)袍軍裝,乘夜色之中,一齊沖出東門。楚軍四面圍上...[繼續(xù)閱讀]
漢四年(公元前203年),漢王劉邦和楚王項羽各領兵駐扎在三皇山上的東、西廣武城中(在今河南鄭州滎陽西20里),兩軍相持不下,已有數(shù)月。楚軍后方,彭越起兵反叛,阻塞糧道,軍情較危急。為此,項羽想要劉邦及早退兵,迅速解除對峙的局面...[繼續(xù)閱讀]
漢四年(公元前203年),彭越在楚軍后方起兵反叛,攻城奪地。項羽領兵往東,伐彭越,取外黃城(在今河南民權西北),強攻數(shù)日才破城而入。項羽因外黃吏民不肯及早向他獻城歸降,心中大怒。于是,下令外黃城中15歲以上的男丁全體來城東門...[繼續(xù)閱讀]
漢四年(公元前203年),楚、漢兩軍再次陳兵滎陽城(在今河南鄭州西部)外交戰(zhàn),相持已近一年,勝負未分。漢王劉邦此時已無心戀戰(zhàn),想引兵西歸。他先后派陸賈、侯公為使者,勸說項羽同意講和,以鴻溝(古運河,自今河南滎陽北引黃河水而...[繼續(xù)閱讀]
漢五年(公元前202年),漢王劉邦用張良的計謀,約彭越、韓信聯(lián)合發(fā)兵,共誅項羽,共分天下。于是,劉、韓、彭的聯(lián)軍包圍項羽楚軍主力于垓下(在今安徽靈璧南沱河北岸),漢、楚決戰(zhàn),迫在眼前。漢軍一共聚集了數(shù)十萬人馬,楚軍也有10萬將...[繼續(xù)閱讀]
劉邦是農家子弟,家中耕織為生。他年輕時,不喜務農,好廣交朋友,結識當?shù)剜l(xiāng)紳、豪杰和下級官吏。在大庭廣眾,他舉止落落大方,毫不拘謹、自卑,像個見過世面的人。不久,他被推薦為泗水亭(在今江蘇沛縣東)亭長。有個單父(治今山東...[繼續(xù)閱讀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