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首頁 > 醫(yī)學知識 > 臨床解剖學 > 列表
臨床解剖學 共有 299 個詞條內容

圖1-41 淺感覺傳導路

    1.脊髓丘腦束,管理軀干四肢的淺部感覺,分為管理痛、溫覺的脊髓丘腦側束和管理觸覺的脊髓丘腦前束。它們的第一級神經元的胞體位于脊神經節(jié)內,其周圍突構成脊神經的感覺纖維,分布于軀干,四肢皮膚的感覺器;中樞突組成后根進入...[繼續(xù)閱讀]

臨床解剖學

圖1-42 深感覺傳導路

    圖1—421.深感覺包括位置覺、運動覺及振動覺。2.意識性深感覺包括軀干、四肢深感覺和頭面部深感覺兩部分。軀干、四肢深感覺與精細觸覺傳導路由三級神經元組成:第一級神經元為脊神經節(jié)細胞,經脊神經分布到肌肉、肌腱、關節(jié)...[繼續(xù)閱讀]

臨床解剖學

圖1-43 視覺傳導路

    1.視神經是由視網膜神經節(jié)細胞的軸突集于視神經盤形成,經視神經管離開眼眶入顱中窩,和對側視神經連合成視交叉。2.視交叉位于第三腦室前壁及底部交界處。在視交叉中來自每一視網膜鼻側的神經纖維,包括黃斑的鼻側,跨過正中線...[繼續(xù)閱讀]

臨床解剖學

圖1-44 聽覺及平衡覺傳導路

    1.聽覺傳導路主要由三級神經元組成。第一級神經元胞體位于蝸神經節(jié),為雙極神經元,周圍突至內耳的螺旋器,中樞突組成蝸神經,與前庭神經共同組成前庭蝸神經。其經內耳道、內耳門入顱后窩,在橋小腦角處入腦,終止于蝸神經前核和...[繼續(xù)閱讀]

臨床解剖學

圖1-45 味覺傳導路

    1.第一級神經元的胞體位于膝狀神經節(jié)、巖神經節(jié)和結狀神經節(jié)內,均為假單極神經元。膝狀神經節(jié)的細胞的周圍突加入面神經,其味覺纖維參與組成鼓索,出鼓室后至顳下窩,隨舌神經分布于舌前2/3的味蕾;巖狀神經節(jié)細胞周圍突加入舌...[繼續(xù)閱讀]

臨床解剖學

圖1-46 嗅覺傳導路

    圖1—461.第一級神經元的胞體位于鼻腔上部嗅粘膜內嗅細胞,屬雙級神經元。中樞突集合成嗅神經,穿過篩板孔入顱腔,終止于嗅球。2.嗅球的第二級神經元,發(fā)出纖維形成嗅束,向后形成嗅三角,分為外側嗅紋和內側嗅紋。經外側嗅紋傳導...[繼續(xù)閱讀]

臨床解剖學

圖1-47 錐體系

    圖1—471.皮質脊髓束:中央前回上2/3的皮質運動神經元軸突下降,經內囊、大腦腳、橋腦基底部和延髓的錐體,達到延髓下部。在錐體有大部分纖維交叉到對側(見下頁圖),下降入脊髓側索,形成皮質脊髓側束,在脊髓沿途有纖維分出,并與各...[繼續(xù)閱讀]

臨床解剖學

圖1-48 錐體外系

    1.錐體系以外的軀體運動傳導路,統(tǒng)稱為錐體外系。2.錐體外系并非是一個簡單獨立的結構系統(tǒng),而是一個復雜的涉及到腦內許多結構的機能系統(tǒng),其中包括大腦皮質(額葉等)、丘腦、蒼白球、紋狀體、黑質、紅核、丘腦底核、中腦頂蓋...[繼續(xù)閱讀]

臨床解剖學

圖1-49 顱 前面觀

    圖1—491.顱具有一定的性別差異,一般說,男性顱較女性顱稍大而重,顱底較長而稍狹窄。眉弓發(fā)育明顯,顱腔略大,莖突較粗。2.顱分為腦顱和面顱兩部分。腦顱居后上方,由8塊顱骨構成,主要形成顱腔,保護和支持腦組織;面顱居前下,由1...[繼續(xù)閱讀]

臨床解剖學

圖1-50 顱 側面觀

    圖1—501.翼點為蝶骨大翼、頂骨、額骨及顳骨鱗部相接處,又稱翼區(qū),其中位于顴弓中點上方4cm、額骨顴突后3cm處,深面有腦膜中動靜脈額支經過,是顱外側最薄弱處。此處骨折常引起腦膜中動靜脈損傷,可在大腦中央前回表面形成硬膜外...[繼續(xù)閱讀]

臨床解剖學